一、北沙參的栽培歷史
沙參的栽培始于二十世紀初期或更早,山東省膠州半島地區首先將野生北沙參馴化為家種,并大量栽培。膠州半島的沙參栽培以萊陽為中心,向周輻射,萊陽地區所產沙參條干細長挺直,外表光滑,色澤潔白,質地堅實,為我國北沙參的道地品種,也是多年來國際國內市場的知名品牌,多年來“萊陽參”一直是北沙參在國際國內中藥市場的代稱。
北沙參的大規模人工栽培始于建國后。50年代初,河北唐山地區引種成功,60年代初引入傳統的中草藥栽培大縣——藥都安國,并向定州、博野、安平、深澤等周邊地區擴展。70年代沙參人工栽培形成高潮,北自遼寧,南至廣東、廣西我國東、南沿海各省紛紛引種,并取得成功,至80年代,內蒙赤峰地區自安國引進種子與栽培技術,發展北沙參的栽培,并很快形成規模。
全國眾多的北沙參產區經過30余年的優勝劣汰,多數產區退出市場競爭,至目前,漸形成三大主導產區,即山東萊陽、河北安國、內蒙赤峰市的牛營子鎮,產區相對集中,產量則漸趨增長。
二、北沙參價格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
(1)北沙參是一年生農作物,生產周期大約在3年左右,第一年種植的沙參,第二年才結種子,秋冬經過沙化處理,第三年春才能種植,否則新種子發芽率不高。
(2)北沙參的產區集中,三大產區的種植面積大小直接影響,市場行情走勢,加工技術也需要一定有經驗技術的人員,首先把北沙參鮮品去泥洗干凈后,分批進行水燙,燙煮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,否則火大了去皮容易折斷,火小去皮困難。
三、年銷量逐漸增加
北沙參從社會需求的歷史情況看,算是一個中等消費品種 。近年來,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更加注重養生與健身,由于北沙參具有養陰清肺和益胃生津的功能,常被用于食用,尤其在經濟發達的江、浙、閩、廣等地,北沙參的食用量逐年增多,據有關資料顯示,目前國內北沙參的食用量已近3000噸,從而造成北沙參社會需求量大增,2010年已突破6000噸,主要針對于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浙江等等發達地區的中上等收入的人群。
四、北沙參的后市分析
北沙參去年種籽量小的情況下,今年種植面積沒有出現擴大,但是由于種籽價格好,還有出現不法商販出售陳種子,導致出苗期,有一部分出苗率不高,再一次影響了今年的產量,加上去年廣東商家的囤積帶動下,市場及產地存量已明顯減少,加上藥廠的生產,估計今年供求基本平衡,新貨上市后,價格難免會出現下滑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隨著產新的季節結束,估計北沙參后市行情還會出現一個反彈,商家做好心理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