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參也叫山槐根,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,藥用根莖,有清熱燥濕、利尿、祛風殺蟲的功效。 它原野生于全國各地,以山西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新疆產量較多。喜溫暖潮濕環境,耐寒,能在田間越冬。溝旁、路旁、林內、荒野都能生長,以沙質或半沙質土壤生長良好。由于藥效顯著,沒有副作用,使用量越來越大,而野生資源卻越挖越少, 苦參春夏都可種植,方式與種豆類一樣。每畝用種子2-3公斤,可種子干播,也可種前先將種子浸泡10-12個小時,撈出后用沙子拌起來過1-2天播種,出苗快而整齊。其株高一米左右,莖直立,沒有病蟲害。第一年根莖較小,第二年春要追施磷鉀肥或有機肥料,使根部發達起來。苦參生長2-3年采收,到秋末或春初,去掉莖葉,挖出根部曬干即為藥材。現市場價格為15-18元/公斤。春、夏、秋均可種植,非常適應重慶、云南貴州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山區的種植習慣和徒弟、氣候條件
該品種主要分布在遼寧、內蒙、河南、甘肅、山西、陜西,多為野生貨。家種苦參主要分布于甘肅榆中、河南盧氏、陜西洛南。由于野生資源越挖越少,再加上人工費用提高,可供商品苦參數量非常有限。而家種起步較晚,尚未形成商品供給。受諸多因素影響,苦參市價逐年攀升。據調查,今年大多數藥材價格上漲,苦參也不例外。現商洛產地苦參鮮個子收購價3元公斤,求購商增多。筆者認為,苦參漲價才剛剛開始,后市將有不凡的表現。
河北5月底6月上旬苦參正在產新中,前來購貨的商家較多,農民采收不積極,今年采挖量仍不多,現鮮貨6元公斤左右。多為本地飲片加工商購進。該品系野生資源,家種不多,后市行情看好。
苦參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干燥的根及根莖入藥,別名山槐子、地槐、苦骨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殺蟲、利尿、健胃、通便之功效,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、皮膚瘙癢等疾癥。在農業生產上是較好的殺蟲劑,是開發生物農藥的原材料。主要化學成分為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。
【生長習性】 多生于山坡草地、平原、丘陵、河灘。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,各類型的土壤均可以較好地生長。根系發達,對水分要求不是很高,對光線要求也不嚴格,光照強弱對其生長影響不大,但生長于土壤濕潤、肥沃深厚、自然肥力強的土壤植株高大粗壯。
植株高150厘米以上,上部多分枝。主根粗壯,圓柱形,味苦。花瓣黃色或黃白色。莢果圓筒狀,種子棕黃色或棕褐色,成熟后不開裂。花期6~7月,果熟期9~10月。枯萎期10月上旬,年生長150~160天。
種子千粒重約50克;自然條件下貯存壽命為3年;適宜的發芽溫度15~30℃。未經處理的種子發芽率不高,30℃5天的發芽率僅為20%。生產上種子必須經過機械處理才能播種。
【播種方法】
(1)選地與整地:苦參為深根系植物。選擇土層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粘質壤土為好。施復合肥,耕翻20—25厘米,整細整平,開寬1.5米的畦。
(2)播種時間
春播或秋播均可。秋播后需覆蓋,否則土壤表面易板結,不利于春季出苗。秋播宜早不宜遲,種子成熟之后即可播種,最遲要在土壤解凍前播完。春播應在清明前后下種,此時土壤墑情較好,利于出苗。
(3)播種
條播或穴播。從田間管理的角度來看以穴播較好。也有采用育苗移栽的,但移栽時較為繁瑣。先將床面反復摟耙,按行距40-50厘米,株距30厘米挖穴,穴深3厘米左右,每穴播種6~8粒,覆平,稍鎮壓。每畝播種量2公斤。條播 行距30厘米,株距20厘米,每畝用種子4公斤。
【田間管理】
正常條件下播種后7天左右出苗。由于雜草生長較快,應及時清除,并適當松土。5月上旬進行根部追肥,以氮肥為主,促使小苗早期的營養生長;7月上旬再進行1次追肥,以磷、鉀為主,加強復壯、促進根部營養成分的積累及越冬芽的分化;8月中、下旬培土1次,以促進越冬芽的形成和保護。中耕4~5次。北方地區春季容易發生干旱,應及時進行澆灌,以保證小苗的正常生長。由于種皮不易吸水不經處理的種子及播種時覆土過深的種子,有第2年甚至是第3年出苗的現象。
當年株高可生長到60-70厘米左右,基本不開花,秋季植株枯萎之后將枯枝清理干凈,加蓋腐熟的畜糞,一是保護越冬芽,二是對第2年的生長起到追肥的作用。
在采收之前,每年均重復上一年的管理工作,同時去掉花序進行打頂,保證根部對營養物質的積累,以便獲得量高質優的中藥材。
【采收加工】苦參以根入藥。栽種2~3年后,于春秋季采挖,以秋采者為佳。挖出根后,去掉根頭、須根,洗凈泥沙,曬干。鮮根切片曬干,稱為苦參片。
一般畝產500-700公斤
市場行情運行情況 : 2000年2.5元;2001年2.5元;2002年3元;2003年4.5元;2004年4.5--4元;2005年4--5元;2006年5.5--5元;2007年4.8元;2008年6-7元;2009年7-11元。